上海希音美工外包
新闻资讯

小程序美工 恩泽齐鲁 垂范百世——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

发布日期:2024-08-31 04:13    点击次数:159

  

小程序美工 恩泽齐鲁 垂范百世——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

  恩泽齐鲁 垂范百世小程序美工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

  □赵国卿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山东是邓小平同志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对山东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与刘伯承同志率领“刘邓大军”征战鲁西南,踏马黄河边,千里出征挺进大别山。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来山东,足迹遍布泰山南北、黄河两岸,对山东各项事业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对朴实厚道的山东人民给予无限关怀。今年恰值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谨以此文向邓公致敬,深切缅怀他在齐鲁大地为党和人民事业创造的丰功伟绩,学习弘扬他忠心为党、热爱人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严于律己的政治品格和崇高风范,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中“走在前、挑大梁”,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篇章。

  一、披坚执锐,奋战鲁西南,为山东人民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邓小平同志戎马半生。他曾几次对外国朋友说到,我是一个军人,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在投身中国革命的70多年中,他身经百战。其中,很多战役就发生在山东,尤其是鲁西南地区。

  冀鲁豫区是华北的门户,是连接山东和华中地区的枢纽,位于国民党军向北进攻和人民解放军向南防御的要冲。因此,全国内战爆发后,冀鲁豫区成为国民党军急于夺取的一个主要地区。1946年7月14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成立,邓小平任政委、刘伯承任司令员;同日,邓小平和刘伯承率指挥部开赴冀鲁豫前线,7月下旬进驻菏泽县。从此,运筹帷幄,指挥部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

△1945年8月,邓小平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

  1946年8月10日至22日,邓小平、刘伯承指挥部队在陇海路徐州至开封段南北出击,一举歼灭国民党军1.6万余人。接着转至内线,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迎击由徐州、郑州向鲁西南钳击的国民党军队。9月3日至8日,邓小平、刘伯承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指挥部队对进犯定陶、曹县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举行定陶战役,歼敌1.7万人。这是刘邓大军主力在内线打的第一仗,对扭转整个战局具有重要意义。10月3日至7日,国民党军继续向晋冀鲁豫解放区大举进攻,刘邓大军在巨野县西南部的章缝集、龙崮集地区举行巨野战役,歼敌5000余人。10月29日至3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向进至鄄城地区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举行鄄城战役,歼敌9000余人。1946年12月22日至1947年1月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和冀南军区部队等部奉命围攻并解放聊城,歼敌700余人。1946年12月30日至1947年1月16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巨野、金乡、鱼台及定陶东部地区举行巨金鱼战役,歼敌1.6万余人。1947年1月24日至2月1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陇海路两侧发起豫皖边战役,歼敌1.6万余人。巨金鱼和豫皖边两个战役,攻克了曹县、定陶两座县城,收复了鲁西南大部分地区,给国民党地方势力以毁灭性的打击,支持了黄河南地区的游击战争,对鲁西南地区的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邓小平指挥的重要战役中,最为艰苦、最具战略意义且最富传奇色彩的是鲁西南战役。1947年3月,国民党对解放区“全面进攻”失败后,开始集中兵力对山东和陕北实施重点进攻。这使国民党军队在这两个战场之间的鲁西南、豫皖苏直至大别山区兵力空虚,形成两头强、中间弱的哑铃状布局。党中央抓住有利时机,决定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派刘伯承、邓小平率领部队南渡黄河,向中原出动,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正如刘伯承的生动比喻:“山东按着敌人的脑袋,陕北按着两条腿,我们拦腰砍去。”

  1947年6月30日,邓小平与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4个纵队12万人,从张秋镇到临濮集150公里地段上,一举突破被国民党认为高枕无忧的“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7月8日攻克郓城小程序美工,7月10日攻克定陶,7月14日攻克刘营集,7月28日攻克羊山集,鲁西南战役结束。此役共歼敌5.6万人,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同时吸引敌军驰援,有力配合了解放军在陕北和山东战场的作战。鲁西南战役结束后,刘邓大军不经休整,便迅速甩开敌军,从鲁西南的巨野、郓城出发,分三路向南疾进,开始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与此同时,按照中央部署,陈赓、谢富治兵团,陈毅、粟裕兵团与刘邓大军在中原战场形成“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配合作战,使解放战争形势发生历史性转折。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邓小平曾深情地回忆说:“晋冀鲁豫是个好战场,我军到哪里都有翻身群众支援,到哪里都有粮食吃。我军取得的胜利是和边区人民的支援分不开的。”

  二、谆谆教诲,正确引导山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探索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十年,积极、务实地参与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在这期间,他多次来山东视察指导工作,特别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分析解决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957年6月17日,邓小平来山东视察,在济南珍珠泉礼堂向省级机关党员干部作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报告。整风运动在当时是必要的,对极少数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进行反击也是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需要。由于当时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又是刚刚起步,致使斗争发生了扩大化的错误。但是,邓小平在济南的讲话却体现了他的冷静思考和清醒认识。他在阐述整风的目的、任务和反右的方针、原则之后说:“思想问题不能靠压,只能以理服人。”他特别告诫大家,“现在要防止不讲理的现象,靠压是压不服的,要讲理,要驳倒人家的论点。”“不要把中间分子当成右派”,“中间分子就是出出气,骂得多,骂得痛快,但没有别的目的,不能乱打仗。”

  邓小平始终重视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心一意地搞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讲得最多、反复阐述的一个重要思想。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多次来山东视察指导工作时,在不同场合强调过这个观点,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搞好经济建设。195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与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真一起专门视察了山东省农科所。1964年4月,邓小平与彭真再次到山东视察,在南郊宾馆听取了谭启龙等山东省委领导同志关于干部甄别工作、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计划及长远规划、农业水利基本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问题的汇报。邓小平不时插话,言简意赅,但句句切中要害,既是一起分析研究问题,又给予工作具体指导。当听说山东在大搞台田和条田时,他说:“台田搞好了也能高产”,“能打机井的地方多打机井”,“要多疏通河道,多做田间工作,不但解决涝的问题,还要解决旱的问题。”“引黄河水问题还未解决,山区、胶东、鲁南要搞水土保持。”听了山东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情况时说:“整个水利工程,还是集中在黄河、潍河,人口多,土地多。搞好了可以调出粮食,搞不好还要调进粮食。不要只考虑一个省,整个流域要统一规划。”在听了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情况后说,揭生产斗争盖子“也不要花多少时间”,要“抓住生产,以生产为纲”。

1964年4月邓小平、彭真再次到山东视察。19日,邓小平、彭真在济南南郊宾馆听取相关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邓小平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经济发展的思想体现着他一贯的原则精神,同他以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一脉相承。他对山东干部的谆谆之言,对各项工作的具体指导,令在场同志无不钦佩,对山东经济建设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省广大农村干部群众顶着重重阻力,始终坚持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山东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3%,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5%。

  三、廓清迷雾,解决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推动山东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邓小平同志对山东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影响巨大、厥功至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东之所以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与“文化大革命”之后全省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比较彻底有很大关系,而这正得益于邓小平同志1979年来山东的视察指导。

  1979年7月26日至8月6日,邓小平先后到青岛、烟台视察工作,听取山东省委工作汇报,接见参加海军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的全体同志,视察海军基地,观看水上飞机起降表演,检阅海军导弹驱逐舰,游览崂山。视察期间,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尤其反复阐述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首次提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要补课,系统阐述干部要年轻化,对山东干部扫清思想障碍、端正思想认识、坚定落实改革开放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提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补课,解决思想路线问题。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从思想路线方面批判了“两个凡是”错误,并且触及盛行多年的思想僵化和个人崇拜现象,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由于种种原因,截至1979年邓小平来山东,山东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还只是作为一个理论问题在学术界、理论界展开,没有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开展。邓小平来山东后,严肃地指出了这一问题,强调思想路线的重要性,要求进行“补课”,好好解决。他指出:“思想路线非常重要。没有正确的思想路线,不可能有正确的政治路线。我们的政治路线就是搞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的讨论是基本建设,越看越重要,越看意义越大。思想路线问题不解决,政治路线不能贯彻,说拥护政治路线是假的。”“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所以,这场争论的意义太大了小程序美工,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讲话高屋建瓴,字字千钧,令在场每一个人都感到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和洗礼。之后,山东省委立即部署贯彻落实,8月2日至5日,在烟台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和地市委书记会议,传达邓小平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补课。通过层层培训,组织学习讨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省深入开展起来。

  明确提出解决组织路线问题,系统阐述干部要年轻化。这次来山东视察,邓小平用了较多的时间阐述党的组织路线问题。他指出:“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尽管有人不通,但总是已经确立了。现在我们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是组织路线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美工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他认为,组织路线最根本的是选择培养接班人。他一连用了4个“问题”来强调选拔培养接班人的重要性,称“这是根本的问题、百年大计的问题、对党负责的最大的问题、组织路线第一位的问题。”足见这一问题在他心中的位置和分量,以及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意义之重大。在谈到选择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时,邓小平提出了干部年轻化的思想。他认为,粉碎“四人帮”以后,许多老同志回到原来的岗位在前一段是必要的,但各级领导班子岁数太大,精力不够,“现在摆在老同志面前的任务,就是要有意识地选拔年轻人,选一些年轻的身体好的同志来接班。”他认为,选干部的主要标准有两条,一条是拥护三中全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一条是讲党性,不搞派性。他说:“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有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性强的人来接班才能保证。”这些思想,在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曾在不同场合讲到过,但明确提出并作系统阐述这是第一次。山东的党政军领导有幸首先聆听邓小平关于解决组织路线和接班人问题的深刻而具体的指示,为以后几年山东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邓小平在解决思想路线、组织路线这些根本性问题的同时,还心系经济建设,关注国防事业,作出许多重要指示。解放思想,发展经济,是邓小平这次山东之行反复讲的一个话题。谈及经济建设,他总是带着焦急的口吻,让人充满紧迫感。他说:“搞现代化就是要加快步伐,搞富的社会主义,不是搞穷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不发展,有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他不赞成到处以粮为纲,而是提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他认为,山东的海岸线很长,产鱼不少,条件很好,可以搞现代化远洋捕捞。而金乡、鱼台一带坑坑洼洼,可以多养鱼,搞养殖。邓小平的这些思路,给省委一班人很大启发,为山东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实施“海上山东”和南四湖综合开发战略指明了方向。置身于风景美丽的青岛,邓小平触景生情,多次谈及旅游事业的发展问题。他还认真地询问了青岛的居民饮水、工业用水等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在北海舰队烟台基地,他检阅了一〇一驱逐舰,接着又登上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一〇五舰,听取了驱逐舰支队领导的汇报,并乘舰巡视渤海海峡。这次海上航行达六七个小时,邓小平在舰上为海军题词: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

  邓小平1979年山东之行,为山东的思想解放和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结合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山东再掀思想大解放新高潮,并率先着手推进干部年轻化工作。得益于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比较彻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东许多改革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商品经济大合唱”和“贸工农一体化”的“诸城模式”,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建设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实施“产供销一体化”的“寿光模式”,探索实践“农业产业化”的“潍坊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莱西经验”,探索村级政权建设的“章丘经验”,探索股份合作制的“周村经验”;莱芜的简政放权,郯城、昌乐的廉洁从政,乳山的“两推直选”以及中小企业改革、县域经济改革、国企改革,等等,许多经验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1993年,邓小平曾对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说:“你们山东搞得好,发展快,我很放心。”

  四、彰显风范,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树立光辉榜样

  邓小平同志是我们党最伟大、最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之一。无论是在山东战场上纵马驰骋的革命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视察山东的点点滴滴,都充分彰显了他崇高的政治品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华儿女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

  邓小平同志政治坚定,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誓言。解放战争中,抢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个无后方的十分艰险的战略任务。邓小平不畏艰险、勇挑重担,体现了顾全大局的担当精神和对党的耿耿丹心。鲁西南战役结束后,蒋介石恼羞成怒,一方面调集5个集团军分五路合击刘邓大军,一方面企图掘毁黄河堤坝,将刘邓部队淹没于黄河以南。当时又值汛期,黄河水位猛涨,军情、水情异常严峻。恰在此时,刘伯承、邓小平收到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密电:陕北情况甚为困难。见电如令,刘伯承与邓小平当即决定,不再犹豫,即刻南下,以减轻陕北和党中央的困难。仅用不到10天时间进行准备,即破釜沉舟,踏上千里跃进、逐鹿中原的艰苦征程。这次战略行动的目的是把敌人吸引到自己身上,以减轻兄弟野战军的压力。正像邓小平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我们晋冀鲁豫区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方针,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就愈有利。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学习弘扬邓小平同志的优秀政治品格,要求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两个维护”变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邓小平同志热爱人民、关爱群众,始终对人民群众怀着无比深厚的感情。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1983年,邓小平视察兖州的农田林网化建设时,得知兖州有11000多亩经济效益可观的泡桐树,高兴地说:北方有泡桐,南方有水杉,应该提倡多栽,“我们说话办事都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准则,不然,群众就不拥护,我们说话就没威力。”他走到哪里都忘不了群众的安危冷暖,来山东视察沿途察看庄稼的长势,嘱咐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说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每人一亩就能解决温饱问题。他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充分反映了一名真正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983年2月27日,邓小平视察兖州林场。(资料片)

详情页设计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为了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学习弘扬邓小平同志的优秀政治品格,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邓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邓小平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历来十分推崇并身体力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曾经这样说过:“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他之所以否定“两个凡是”,要求进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补课,就是为了恢复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视察山东过程中,时时处处体现着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1959年视察山东省农科所时,当听说小麦亩播种量50公斤、75公斤、100公斤时,他严肃地说:“这不可能吧,一定要实事求是。”当时正值“大跃进”年代,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表现了他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崇高风范。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学习弘扬邓小平同志的优秀政治品格,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发扬务实作风,坚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具有勇于开拓的政治勇气。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开拓创新是邓小平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体现在他视察山东的行程中。在谈到提倡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时,他说:一个生产队都有个思想解放的问题。搞多种经营,增加收入,都要解放思想。思想不解放,好多事情遇到具体问题就会有障碍。解放思想,好多事情可以办到。建议沿海搞现代化远洋捕捞,鲁西南搞渔业养殖。在讲到工业生产时,又强调,不解放思想不行,包括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体制改革等问题。邓小平对山东干部大胆创新的鼓励,使大家深受启发和鼓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评价的那样,“他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一种善于创造性思维、善于打开新局面的锐气。”

  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中,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突破科技攻关瓶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都需要以改革思维推动创新实践。学习弘扬邓小平同志的优秀政治品格,要求我们永葆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思路、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真正把创新思维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邓小平同志注重个人政治修养,始终做到严于律己。他处处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时时用党的优良作风、党的严明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在鲁西强渡黄河时,刘邓大军指挥部设在蒋家庄。村里的干部群众热情接待,安排他和刘伯承住在村里条件最好的一座二层小砖楼里。但他们说:“我们是来为老百姓打天下的,不是来享清福的。你们的心意我们领了。”最终拒绝了乡亲们的好意,选择住到一个普通农户的破旧厢房里。在1979年游览青岛崂山太清宫时,为确保安全保卫不出问题,地方接待人员打算在沙子口设卡,凡是去太清宫的旅游车一律堵在沙子口不准进山。这个方案遭到中央警卫局同志的反对。他说,“那不行,他(小平同志)如果知道了就不会去的。他有交待,不能因为他来崂山而妨碍群众游山。”

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青岛崂山。

  党员领导干部高尚的道德操守,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而且影响着党在干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弘扬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优秀政治品格,要求我们不断锤炼自身道德修养,坚持明德惟馨、怀瑾握瑜,保持自我革命精神,在洁身自好、廉洁自律上树标杆、作表率,努力以良好的道德品格影响人、带动人、打动人,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感召力、引领力。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邓小平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27年了,但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遗愿依然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可以告慰老人家的是,我们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让我们把对邓小平同志的无限怀念之情化为巨大的工作动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沿着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敢为人先的责任担当,“走在前、挑大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山东省地方史志研究院)院长)小程序美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

Powered by 上海希音美工外包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23-2024 鄂ICP备2023020028号-1 武汉承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